信息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学院新闻 >

讲咱牧医人自己的故事(之五)

发布时间:2011-04-08 09:14    浏览次数:
讲咱牧医人自己的故事:
“为党增光在牧医”创先争优事迹展
(第五期)
 
倾心育桃李  攀登不止步
----记共产党员、牧医工程学院动物医学系许兰菊教授
        她,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共党员,30多年来一直耕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始终保持火一般的热情,忘我工作;
        她,是一名深受学生敬仰的教授,长期坚守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始终把培养学生放在第一位,倾心育人;
        她,是一面带领学生科技创新的旗帜,先后指导10个学生团队进入全国大赛,让牧医学子风采靓丽;
        她,就是共产党员、河南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河南省三八红旗手、郑州市十大科技女杰、牧医工程学院动物医学系许兰菊教授。
       “教书育人是本份”,在和青年教师的座谈会上,这是许兰菊教授最常说的一句话。她总是教导大家不要轻视老师这份工作,教师的工作不是讲讲课就可以的,教师的工作还承载着许多无形却最具价值的核心内容——那就是育人,就是培育出有知识、有能力、具备高尚人格的人才。
       “实践创新为双翼”,在和学生上课、指导实践的时候,这是许兰菊教授最常说的一句话。她总是告诫学生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要学会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理论,更要学会从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升华。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形容许兰菊教授,“严、慈、勤、新”,这四个字再为贴切不过了!
       严:俗话说,“严师出高徒”。 许兰菊教授治学严谨和对学生严厉是出了名的。她说:“老师不认真备课,就好比让学生吃剩饭没有味道。”她把上好每一节课做为对自己的一贯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充实教学内容。从教30年来,她的教案更新了30次,每次讲课都要补充本课程的最新学术成果。每次学生评教成绩均名列前茅。多年来,她一直担任学生班主任,狠抓班级管理,着力培育良好班风,引导学生树立奋发向上的学习态度,养成脚踏实地的学习习惯。班级管理的规范制定、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总结等各个环节,她一丝不苟,从不懈怠。她的严厉,使她带的学生不但学习方面保持在本专业领先地位,而且在其它各项学生工作中也取得了显著成绩,有多人获得“省级三好学生”、“校级优秀团员”和“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她的严厉,使她所带班级多次被学校、学院评为“优秀班集体”和“红旗团支部”,她本人更是多次获得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慈:学生怕她,却又更敬她、爱她。她说:“老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是说老师不只是传授知识,还要真情关爱学生。”她总是给予学生生活、思想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关心和帮助,让学生感受到慈母般的爱。每年过“中秋节”和“冬至”等传统节日,她都主动拿钱作班费为全班同学购买食品和水果等,与同学们一起欢度节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经费不足,她主动想办法克服了许多困难,甚至拿出自己的工资来支持学生的科技创新研究;假期同学们加班加点,她时常拿出自己的一部分工资来补贴学生生活,甚至寒假过年学校食堂关门,她还要给加班加点的同学们做饭。学生赵战勤考研成绩不理想,她亲自为他联系学校和导师,助学生学有所成;学生徐少阳毕业后到国外进修,她亲自写推荐信给国外导师,助学生梦想成真;学生周全宁有病住院,她亲自买了营养品到医院看望,送真情温暖学生……点点滴滴,散发的是母爱的力量,闪烁的是人格的光芒。
       勤:多年来,她一直承担畜牧微生物学、兽医微生物学和兽医免疫学等教学工作,积极承担各项教学任务,认真做好本科生、研究生的实习、实验和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尤其在指导大学生课外学术活动方面,她长期保持高度热情精心指导,与学生一起加班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她自己也说不清楚。2008年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前夕,她因长期劳累颈椎疼痛难忍,但学生的创新试验需要随时指导,为了不影响指导,她干脆住在办公室。此外,她还非常注重服务社会和学术团体工作,多次深入养殖生产一线,为农民朋友进行科技培训和现场指导。目前担任河南省免疫学会副理事长,兼任动物免疫学会主任,全国家畜传染病学会理事等,为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新:在教育教学和科研等各项工作中她都勇于创新。在教育教学方面,她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坚持课堂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人格培养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相结合。多年来,她指导了10多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分别获国家级奖励4项、省级奖励6项。团队成员蒋大伟同学表现突出荣获了第五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她本人连续4次被评为河南省大学生挑战杯和创新创业大赛作品“优秀指导教师”,连续7次获学校和学院“大学生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优秀指导老师”。在科研方面,她力求创新和突破,积极从事科学研究,承担科研项目10余项,作为主持人和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成果奖6项,主持的“鸡志贺氏菌病的病原特性及血清流行病学研究”经夏咸柱院士等专家鉴定,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科研论文84篇,主编和参编著作教材10部,参编国家十五规划教材《兽医免疫学》,任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兽医微生物学》副主编。(通讯员:晓芳)
 
 
                                                铁肩担科教  妙笔绘人生
                                 ---- 记共产党员、动物科学系副主任高腾云教授
        三尺讲台挥汗如雨的身影有他,三农服务的队伍中有他,岗位科学家的名录中有他,对事业他总是这样的执着追求;学生的婚礼上有他,同事的病床前有他,家庭发生了矛盾又想起了他,对晚辈他总是这样的关怀备至;然而,名誉面前他想的是同事,利益面前他想的是青年人,他就是这样的谦让而淡泊名利,他就是高腾云老师。一个普通的人民教师用自己行为准则演绎着一道绚丽的人生风采。
                                                      三尺讲台  无悔人生
        那是假期“三下乡”活动,我们被派去咨询他一些专业知识,没想到这个大名鼎鼎的教授是这样的和蔼而温文尔雅,我也顺利的获得了想要的第一手资料。毕业后我成为动物生产教研室的一员,才知道已经升为教授的他竟是凡事认真,课前要能默背教案,讲课做到声情并茂,课后还要认真总结,他总是说:“教师不负责任,等于学生毕业时培养了一批烂白菜”。慢慢的,他的做事风格也让我不敢怠慢。
       印象中他好像并不富裕,一件浅蓝衬衫,一件黑夹克就是他的一贯形象。后来,发现他才是真正的学者风范、两袖清风,潜心教学就是他的全部追求。当时,他的爱人已经是一家企业的董事长,有轿车,有司机,而他连个手机也没有,一辆破自行车是他的交通工具,一碗烩面是他的待客方式。同事们每次开善意的玩笑,他总是轻松的回答,车旧没人扰,烩面最养人。直到现在,公交车仍旧是他上班的唯一工具。可是对于教学和科研的投入是毫不吝啬和马虎,坚持原则、严谨治学是他的一贯作风,他痛恨那些歪风气。
       是呀,我们是人民教师,在耕耘知识的沃野中,我们兢兢业业。一间教室,半亩田地,那里有我们人生的精彩,即使两鬓斑白,青春不在,只要有学生叫上一句“老师”,再多的清贫和遗憾也烟消云散,因为踏上三尺讲台,那就是我们无悔的人生选择。
                                                潜心科研  淡泊名利
       科学研究必须耐得寂寞、精益求精,永不懈怠。由于研究的特殊性,我常常目睹高老师和同事们天长日久练出来的出奇功夫,那就是试验、试验、再试验。
       80年代开始,我们教研组就开始了南阳牛的育种研究,说不清经历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如今看着农民朋友如花的笑容,有谁知道那曾经凝结了多少高老和同事们的辛勤汗水。伴随着经济发展,又开始了黄河滩绿色奶业示范带的建立,当人们在家品尝着香甜的牛奶时,大概也没人认识烈日下传授农民知识的那个黝黑的面孔。一个项目刚刚结束,又开始了地方品种改良的措施,皮南牛、夏南牛等一个个项目开发给农民创造了无数效益。没有人给他任何功名利禄,甚至还要自掏腰包,但为了科学研究,他就是这样默默无闻的奉献着。试验室里有他忙碌的身影,田地里有他辛勤的汗水,养殖场里有他熟悉的面孔,讲台上有他铿锵的声音,一切只为向社会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有人说,搞学问的人如果混不上一官半职,又捞不到利益,何苦。潜心科研的他,并不羡慕任何人的光荣头衔和高官厚禄,自始至终奉行着自己做人处事的原则,那就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每次外出听到大家对他的赞扬,每次看到他昔日的学生干出不凡的业绩,作为他的学生,深深为他感到自豪,那才是一名教师无以伦比的回报。
                                                     爱生如子  倾心桃李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一个教师的首要任务,还要有高尚的人格。几十年来大家给他总结了一句话,那就是:传授知识是严师,关爱学生似慈父。
       记得那一年他的两个研究生发生了矛盾,他先是给男生做思想工作,后是给女学生电话沟通,直到最后俩人都冰释前怨,如今都已经为人父母的他们还经常提起那段经历,对学生的思想他就是把握的这样细致。同样,学生的经济状况他也详细掌握,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总是暗中资助。学生的就业更是他最大的牵挂,有时候连学生出去找工作的路费也是他帮助解决。08年有一个研究生毕业半年工作没着落,高老师为此很是操心,最后帮助其去了一所学校任教。在送别时,高老师一再叮嘱,要戒骄戒躁,和同事搞好关系,现在我还记忆犹新。他就是这样,学生不管在羽翼未丰的校园,在整装待发的路上,还是在生产一线的岗位上,总是有他不厌其烦的谆谆教导。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老师的付出却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是不图任何回报的爱,这种关爱是这样的威严而细腻,是这样的温馨而促人奋进,让人铭记一生。
                                                  呵护青苗 长者风范
       无法回顾那些年我是多么的不自信,而今,每当游刃于工作之中,才发现原来始终有一种力量激励着我,这种力量总是如一湾涓涓细流,如一缕和煦春风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没有理由不去努力,不去追求上进。
       记得我做的第一个实验,盲人抹象一团黑,他却让我大胆尝试,直到成功;记得我写的第一篇论文,我自己都没法看,是他逐句修改,直到被刊登;记得他让我去写专利、写书稿,每当我犹豫放弃时,他总是说,那其实很简单,别说不会,只能让我迎难而上;更记得生活的困顿时,他送来的鼓励和关爱。
       对其他年轻教师同样是这样,他总是鼓励大家开拓思路搞研究,科研经费大力支持。当年有位青年青年教师没有课题和经费,他主动让自己的经费与其共享;当年整个系里没有一台像样的电脑,他用培训节余经费为动科系每个教师办公室购置了电脑,给同志们提供方便。有一阵,他安排了一堆任务,让大家写文章、报专利、改书稿、报项目,大家很是抱怨,最后他淡淡的说,自己已经是教授了,什么名利也不要,只为大家的发展积累素材,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惭愧。这就是他,吝啬苦自己,无私为他人。(通讯员: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