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学院新闻 >

构建动物科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0-11-27 11:01    浏览次数:
“深入学习《纲要》精神,开展本科教改大讨论”
----“我为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献良策”之十四
构建动物科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探讨
付彤
      动物科学专业是农业类传统专业,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专业。学生本科毕业后,一般从事畜禽养殖、疾病防治、饲料生产、畜禽产品加工与卫生检验、畜牧业产品开发与营销以及行业教学、科研与管理等工作。专业特点及就业形势要求学生具备深厚的理论水平和扎实的实践能力,尽可能成为技术、管理与经营三者兼善的实用型人才。优秀的专业人才培养,不仅需要学校具备良好的办学条件和积极的求学氛围,而且需要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牢固的专业思想。在此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融入到生产实际当中,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动手能力。实践教学重视理论应用于实际,培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取新知识的学习能力,激发其创造潜力,培养其创业能力,同时打造其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及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以形成个人优秀的综合素质。可以说,实践教学在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本科生和研究生大幅度扩招,实验室资源超负荷运转,很多实验设备设施优先研究生使用,加之教学经费紧张,实验设备更新不及时,使的本科生的实验教学质量下降,学生动手能力不强。我院所开设专业均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保证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
1 动科专业实践性教学现状与不足
1. 1 实践性教学计划学时偏少
        专业课的实践性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指导教学实验及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劳动、毕业论文等。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实践性教学的学时、学分的计划配置和实施是不够的。由于实践环节相对较少,加上很多同学忙于考研和找工作,没有很好利用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时间,计划学时难以完成,学习效果欠佳。所以,许多学生都快要毕业了还不知道学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更谈不上“会干什么”了.
1. 2 学生专业思想不牢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缺少无形中导致在校学生学习的热情和重点均放在电脑和英语上,对专业课大多应付过关。大四的学生经常产生“我真不知道自己懂什么”的彷徨悲观的情绪,直至毕业实习后,昏昏然地走上社会。因此,如何通过实践性教学引导动科专业的学生建立正确牢固的专业思想,“学农”、“爱农”,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是农业类高等教育重要的使命。
1. 3 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本着专业课实践性教学实习内容的要求,建设一个“多功能、高层次”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是非常必要的。但由于学校经费不足,校內基地建设过于简陋,生产规模小,生产方式相对落后,技术含量不高,难以开展多门专业课的实验和实习。而校外基地的建立,只有其名,没有其实,实习方式只停留在“1年1~2次”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实习。
2  进行实践性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2. 1 动物科学专业具有自身的特点
        动物科学学科综合性强,与生命科学关系较大,很多实验都需要活体动物或动物组织标本;研究对象与范围包括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生命周期的基本原理、动物生长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影响等诸多因素。所以,学生实验、实践的内容丰富,选题面广,可操作性强。
2. 2 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陈旧
        传统的实践教学大都依附理论教学,根据理论课开设相应的实验课。在教学中,过于强调老师的指导、示范,而忽视了学生做验证实验过程中对实验计划的拟定、实施方案的制订、实验过程的观察和分析,即重实验结果而轻学生主体的锻炼和培养。从实验内容来看,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项目偏多,而综合性、研究性或创新性实验项目均偏少。
2. 3 实践性教学环节之间相互脱节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所设实验,虽有分别开设,但没有联系和延续,具有“过强”的独立性,从而导致专业内部实验课条块分割、功能单一、知识点片面而狭小、实验内容容易重复等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2. 4 实践性教学师资队伍短缺
        实践性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擅长专业理论课讲授,而且还能熟练指导生产实践和实习操作。年轻教师学位起点高,但实践经验不足;实验技术人员系列和理论教学系列师资队伍泾渭分明,不利于在教师中融合和促进。
3  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改革和思考
3.1 建立有效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
        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完成学生实习实训的主要场所,是保证专业技能培养和训练的重要条件。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现有条件和已有工作基础,加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力度,有力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满足了学生校内外实践教学的需要,初步建立起符合培养专业要求的实践教学基地。
3.1.1 加大投入,重组优化,加强实验室建设
        按照“整合优化、提高效率”的基本原则对系内实验室资源进行调整和重组。实现资源的共享,大幅度提高实验室的利用效率,保证扩招后的教学需要。重视实验仪器设备的更新和实验条件的改善,多方筹集经费,加强实验室基本建设,购置先进实验仪器,有效保障实验教学的质量。
3.1.2 挖掘潜力,合理设置,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按照专业技能培养与训练的要求,积极挖潜,合理配置,不断充实和完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畜牧站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为本科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便捷的服务。通过向社会开放服务,也密切与生产实际的联系和结合。它们既是学生校内实习实训的场所,又是全系面向社会服务的窗口,既要发挥了实践教学基地的职能,又要去的较为满意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下一步要探索提高利用校内实践基地的利用模式,形成一个管理科学的实践教学平台。例如畜牧站、宠物医院、饲料场等在不严重影响正常防疫和生产的前提下,提供一定科研试验机会和勤工俭学岗位。同时,鼓励有科研任务的教师带领学生在基地开展科学研究。
3.1.3 加大力度,强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累,我们在全国各地拥有近百个稳定的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涉及畜牧兽医工作的各个方面,可以完全满足学生校外实习实训的需要。在这些基地中,选择基本建设与技术条件较好、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生产规模较大、经济效益较佳的企业签订了“产学合作协议书”;选择管理规范、技术先进、效益良好、合作融洽的企业,赠挂“河南农业大学科学研究实践教学基地”匾牌。这些措施加强了校系与企业的联系,双方在产品开发、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社会宣传等方面的合作更加深入和富有成效。鼓励企业在学院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资助他们完成学业,鼓励他们到企业就业。但是目前这些校外实习基地大多数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必须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适当加大技术与感情投入,形成良性的、长期的、稳定的“产学研”运转模式。例如所有教学实践基地每年必须定期派驻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生,保证教学实习时间和质量,稳定实习基地与学院的关系。
3.2 建立专业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步建立起新的学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各专业课程实行严格的考试考查,其中实验课以学生实验态度、操作规范性、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等为主要依据进行单独考核;实训教学环节进行专门考核,实训成绩不合格者不能进入后期的实岗锻炼阶段,以确保实训教学的实效;实岗锻炼考核在生产现场进行,重点考查学生岗位技能掌握情况,以接受实岗锻炼单位为主组织完成;毕业考试改笔试为专业综合知识与综合技能测试,每位学生随机抽题进行现场口试和实际操作,着重考查学生专业技能掌握情况和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学生毕业后定期对就业单位进行走访,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评价及使用情况的反映。通过不同形式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对学生培养质量作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3.3 实行“ 三导师” 制度, 培养“ 德、才、能” 人才
       本科生培养教育实行“三导师”制度,即思想导师由学院党务领导和辅导员担任、专业导师由学院专职教师担任和企业导师由学院聘请企业家担任。新生人学后,每个班级除了安排党务领导和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及日常生活,帮助学生培养个人品格和德、智、体、美、劳各种素质外,还要安排一位学院里的专业教师来担任班级的专业导师来帮助和指导学生的专业素养,让学生能够尽快找到自己未来的定位点,加深学生的专业认识。此外,每个班级都聘请一个校外企业家当班主任,让我们的学生一人学就接触到动物科学专业在畜牧行业的佼佼者,看到他们的楷模、他们的未来,在学生成长的四年期间,学生会潜移默化地树立创业意识,更加热爱动物科学专业,增强学习动力,为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做好准备。再通过创业导师与校内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加快教学内容的更新,推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通过创业导师为学生开设创业教育系列讲座、指导学生制定商业计划等,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动力通过无偿为所带班级学生提供到自己的企业实习实践的条件,使学生由被动实践变成了自觉主动,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到自己导师的企业进行实践,实践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建立起一批稳定的导师实践基地通过创业导师与学生政治辅导员合作,以企业家回报社会和母校的人格魅力以及企业家精神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感恩、学会奉献,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灵活有效。学院培养出的学生将比他们的学长成长得更快,涌现出更多的独立创业者和团队创业者,他们将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企业家通过带班级,可以发现和培养自己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这些学生又和导师企业建立了深厚的情感,他们很快就会成为领导信任、能力强、素质高的企业骨干,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那些没有进人导师企业工作的毕业生,在社会上开展创业后,将成为自己导师企业的忠实客户。校企双赢,能够实现创新实验区持续健康发展。学校与企业联手,建立起产、学、研密切结合的关系。企业可以得到学校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支持,使企业发展更有后劲。学校把企业作为教学、科研和实习的基地,既经济,又有效,达到校企双赢,共同发展的目的。通过系统、全面的教育和训练,“立体型”的培养,使学生德、智、体、能全面发展和提高。毕业时使学生有敢于创业之志,有勇于创业之能,不仅为自己创造就业岗位,还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其人生价值,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