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学院新闻 >

我院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团队热议中原经济区建设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11-10-12 14:48    浏览次数:
      10月11日上午,我院召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团队座谈会,5个团队20余人聚集一堂,就如何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进行了热烈讨论。会议由院长康相涛教授主持。
       康相涛简单介绍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主要内容后说,作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作为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无论是从服务国家战略的角度,还是服务地方经济的角度,都应该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积极作为。我们对河南省畜牧业要做到总揽全局,勇于探索,既要思考怎么去做,更要扎扎实实地做好,贵在实干,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各团队如何落实《指导意见》是这次会议的主题。
       学院党总支书记程功鹏在发言中说,《指导意见》对河南是机遇,对我们也是机遇,学习后很受鼓舞。牧医工程学院作为河南畜牧业教育的龙头,在河南省畜牧业发展中应当发挥引领作用。落实《指导意见》要站位全局,积极担当。我们在一线,最重要的就是实干,靠实干得到社会认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团队为全院教职工带了好头,希望能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围绕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二是切实抓好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三是注重人才培养,做好行业骨干培训工作。四是抓好示范点,构建科技服务体系,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
      各体系岗位专家踊跃交流对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思考。
      康相涛教授/院长(国家现代蛋鸡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研究室品种选育岗位专家):
      十月七日的新闻联播中,看到了国家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要“三化”协调发展,重中之重是农业,是粮食安全问题。因此,围绕粮食安全问题,我们畜牧科技工作者应做些什么?要转变在抓粮食安全问题上的观念:不能就粮食安全说粮食,其核心是“食物”安全,畜产品安全;不能只抓增产,还要抓“节粮”。畜牧业消耗了大量的粮食,抓好畜牧业的“节粮“,其在国家粮食安全中的成效可能比增产更明显。在强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调整畜牧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禽产业;不断通过科技创新来提高畜禽生产性能;提高饲料、饲草及秸秆的利用率;控制畜禽疾病发生,减少死亡率等多产出、少消耗来实现“节粮”。以本人在国家蛋鸡产业体系的工作为例,我们在种质资源保护、创新、利用上做了一些工作,正在选育耐粗饲鸡新品种、节粮型土种蛋鸡品种等。通过科技创新的节粮,为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做贡献。
      各个团队首先要着力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技术难题。今年河南的秸秆焚烧污染问题很突出,需要我们加强科研工作,为农民提供有效可行的解决途径,通过畜牧业的“过腹还田”,既“节粮”、减少了污染,又有利于实现农牧业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作为教育、科研工作者,在研究生、本科生培养中,教书育人,培养好服务畜牧业的技术人才。
      其三,要做好服务社会,积极主动地指导企业、养殖户生产,做好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工作,提高行业技术水平,在人才和技术上做河南省畜牧业生产的坚强后盾。
      高腾云教授(国家现代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奶牛营养与饲料研究室岗位专家):      
       (一)对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有关问题的认识
       1. 中原经济区建设是一个过程,其最终的目标是让人们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从物质生活方面来说,不仅仅是温饱水平,还要实现人们的食物结构丰富、膳食营养平衡。这就提出了重视动物性食品的生产,保证充足的供应和质量安全。
      2. 中原经济区建设,粮食核心区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发展的过程中,农业与农业之外的行业要协调发展;农业中也不单是种粮食,粮食、畜牧、果菜要协调发展,应达到相互促进、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二)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促进畜牧业发展的认识
      1. 优化农业结构和畜牧业结构
      应对整个农业结构进行优化,以此促进农业的大发展,除了经济效益最大化,还应考虑现实条件,河南每年有粮食生产量额要作为一个约束条件。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应深入研究奶牛生产在畜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农业二元结构和三元结构的结构功能,形成模式和技术参数,从而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实际上畜牧业发展与粮食生产是密切相关的,中原地区夏季农田作物主要是生产粮食,而秋季作物则大部分做了饲料,例如,玉米种植实际上是服务于畜牧业。
      2. 实现畜牧业发展模式转变和升级换代
      今后的畜牧业发展应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现阶段是畜牧业发展方式大力调整的关键时期,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河南省畜牧业产值连续四年据全国第一位,牛、羊、猪、禽数量也在全国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畜牧业规模化发展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也决定了分散养殖要向规模化养殖方向转变。为了保证畜产品品质,避免畜牧业大起大落,也必须走集约化模式。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畜牧主管部门应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逐渐更新换代。作为奶牛产业技术体系要致力于研究奶牛规模化标准化饲养的关键技术,形成一套成熟的模式,进行推广。
      3.  完善畜牧业产业链,提高畜产品加工能力 
      面向未来的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目标,畜牧生产需要完善产业链,提高畜产品加工能力。在区域畜牧生产中仍然存在着流通及加工环节薄弱,导致产品商品率低,增收不增效的情况,挫伤了养殖户生产积极性。由于畜牧业产业链的不完善,也影响了产品质量,例如没有有效地实现冷链销售就影响了原料奶质量。因此,我们可以在畜产品产业链方面开展产品质量评价与总体质量管理的系统研究。
      4.  以提升科技含量作为畜牧业新的发展方式
       作为今后的畜牧业发展方式,提升科技含量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注重科技投入和科技含量,实现资源节约型发展,方能提高经济效益。在投入主体多元化的现实情况下,技术需求非常迫切。作为我们的研究团队应该做一些技术培训工作,在提升畜牧业技术含量方面担当起重任。
     邓立新副教授(国家现代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疾病病防控研究室岗位专家):
      1.  畜牧业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河南作为人口和粮食生产大省,应做好三农问题,做好粮食问题,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加速粮食核心区建设。
      2.  秸秆焚烧依然形式严峻,但在牛场中反倒发现秸秆不够用,故应做好秸秆的循环利用。出台政策,加强协调,解决好问题。
     3.  河南的区位优势,我省是中原肉牛带,是全国肉牛大省,它与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发展密切相关,故利用好这一优势促进河南省经济发展。近些年,我省犊牛量减少,故有“北牛南调”,应增加我省肉牛存栏量。
      4.  华夏文明传承的创新区,做好牛文化建设,提高消费者对牛的认识。新农村建设中,做好粮食生产与牧业经济统筹兼顾。
      王成章教授(国家现代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岗位专家):
      1.  加强宣传,引导社会区分口粮和饲料量的关系。我国年产五亿吨粮食,其中,40%为口粮,饲料粮40%,而其它占20%。区分好是什么样的粮食安全问题,饲料粮也有的安全问题,处理好口粮与饲料粮之间的关系。
      2.  合理利用资源,处理好节粮与耗粮的关系。虽然粮食增产了,秸秆焚烧现象严重,严重污染环境,要加强秸秆转化利用的研究,提高秸秆在饲料中运用。
      3.  科学发展,协调优质畜产品与优质饲料饲草的关系。
     宁长申教授/副院长(国家现代肉羊产业技术体系疫病防控研究室岗位专家):
     1. 理顺基础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团队加强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与服务 。
     2. 引导、组织基层养殖协会、合作社等群众组织,理顺各环节关系,增强养殖者话语权。
     3. 依据不同畜种,积极发展良种化、标准化生产,科学规划适度规模化养殖。
     4. 积极研究推广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发展支好型畜牧业。如:还田。大型养殖场对环境的污染治理,应在基层大力推广普及,不能只做样子,要真正利用。
     5. 积极研究、开发、推广应用节粮型畜牧业。加强常规饲料研究与应用,提高饲料利用率;大力发展草食家畜;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减少污染。
     6. 加强农村社会安全保障。
      建议我院的五个团队,定期不定期交流,加强沟通,互通有无,共同发展。
     体系团队成员田亚东副教授、傅彤博士等也在会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